古代中国追求大一统并非没有道理,因为北边强大的外患,以及天灾频仍,各地经济互补等因素,都迫使中国无可避免的走上大一统之路。
这条道路让中国拥有两千年的强大与繁荣,但凡事有利则有弊,中国也为大一统付出沈重的代价。
首先是在国家施政一致与简单的要求下,全国经济发展不能相去太远,而让经济发展均衡最好的方式不是拉起多数落后区,而是压制少数发达区,同时在全国一致性的要求下,区域特色也被淡化,全国普遍以小农经济为主,资本经济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
其次是大帝国为了稳定统治,不可能容许任何足以挑战政府的势力出现,因此社会组织上只容许宗族结构或小规模的地区组织,这使得新的结构与组织无法出现,只能在原有框架中来回循环,造成中国社会发展出现迟滞缓慢的现象。
另外在大一统结构下国家力量增大,代表国家的皇帝权力日益高涨,专制独裁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到后来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限制皇权,同时依赖在皇权的官僚体系力量也迅速膨胀,官僚势力渗透到各领域,形成中国长期官本位的现象。
当皇权扩张到国家成为皇帝个人私产时,除了皇帝外没有人需要国家负责,主流的道德规范上也仅强调「忠君」,即忠于一家一姓而非国家。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官僚和人民都不认为国家是自己的,他们的角色充其量是老板的顾员,甚至是老板的奴隶,国家的认同自然不可能产生。
和极端扩大的皇权对应的则是极端弱化的个人,春秋战国以来士对自我的追求与肯定逐步消散,代之而起的是人越来越卑贱,人的尊嚴、人的价值都被践踏在强大的皇权与官僚体系下,根本不存在对人的尊重。
因为不存对人的尊重时,造成中国社会严重的扭曲,底层人民长期忍受被官僚欺压,但一旦掌握权力时,这些人马上摇身一变成为新的欺压者。
最后大一统帝国存在有赖于官方儒家意识型态的主导,政府一方面致力巩固官定思想,一方面配又合人才选拔制度引导,偶尔还加上强制手段,造成儒家思想长期一支独大,就算产生了新思想也没有市场。
结果汉代以后两千年,中国思想家绝大多数都在四书五经中打转,难以跳脱既定的框架。
整体来说,中国早期大一统帝国是成功的,但成功是需要代价的,当大一统成功时,也替日后的失败埋下种子。
引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b7948d0100kjv5.html
參考資訊: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712010898534
如有不適當的文章於本部落格,請留言給我,將立即移除。感謝您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