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中論講記1金融論壇 入中論講記1 入中論講記月稱論師造論法尊法師譯講前言正釋頌文第一菩提心歡喜地第二菩提心離垢地第三菩提心發光地第四菩提心焰慧地第五菩提心難勝地第六菩提心現前地第七菩提心遠行地第八菩提心不動地第九菩提心善慧地第十菩提心法雲地釋佛地諸頌結義前言教乘所攝欲釋論文,先明本論教乘所攝。
釋尊證覺,初對小乘初機,轉四諦法輪;次對大乘上根菩薩,說「般若」轉無相法輪;次對一類較鈍之機,說「解深密」等經轉善辯法輪。
此論於三轉法輪中,是第二轉無相法輪所攝。
佛滅度後,佛法之弘揚,初期為阿難、迦葉、優波離結集小乘三藏;次馬鳴、龍樹、提婆弘大乘般若之教,多說空義;次無著菩薩,弘揚唯識近於有宗。
在佛法流傳之三期中,此論是第二期龍樹之教所攝。
又印度當時佛法之部別,略分為四:一、薩婆多部,依「俱舍」、「婆沙」,稱為有宗。
二、較有宗稍進步之經部。
此二部屬小乘。
於大乘中,亦分為二:一為唯識宗,說離識之外境無,內心實有,立三性三無性,謂遍計無自性,依他、圓成有自性。
二為空宗,亦曰中觀宗,說一切法皆無自性。
此論於四部中,是最後中觀宗所攝。
學龍樹教之弟子,見解又稍有出入。
龍樹第一大弟子提婆,後人尊之同於龍樹,其見與龍樹無異。
次佛護論師出,廣釋龍樹密意。
又其後有清辨論師,著「掌珍論」、「般若燈論」,評佛護之失,中觀遂成二派。
再後月稱論師出,復評清辨之失,而申佛護之論。
於此二派之外,復有靜命論師,調和中觀、唯識,而取折衷之見,謂世俗諦無外境有內心,勝義諦內心亦無自性。
月稱論師一派稱為「應成派」,餘二派合稱「自續派」;清辨稱「順經部行」,靜命稱「順瑜伽行」。
本論於中觀三派中,為「應成派」之要籍。
參考資料: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712010156735 金融論壇